爱游戏(ayx)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渤海湾畔,我用镜头捕捉向上的力量
爱游戏(ayx)编者按: 从2019年开始,我们开设了“我在现场”栏目,以新华社记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贵采访经历为内容,讲述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2024年,新华社记者继续深入践行“四力”,从来自瑙鲁的现场报道到巴以冲突的前线直击;从雄安新区的“拔节生长”到大运河的十年蝶变;从用镜头定格“嫦娥六号”的回家瞬间到用照片记录“中国天眼”的成长历程;从云南镇雄山体滑坡灾害到四川雅江山火救援见闻;从青春之光闪耀冬青奥舞台到“中国红”绽放巴黎奥运会赛场;从悬崖间凿出的绝壁天渠到沙漠里植出的成荫绿洲;从行走山乡的“健康守门人”到大山深处的教育坚守者…… 奋斗不停,记录不止。从2025年1月1日起,“我在现场”栏目陆续播发多位新华社记者在2024年的精品力作,希望通过他们的讲述,为您展现照片背后那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对于摄影记者来说,相机不只是随身携带的设备,更像是一本厚重的日记,每一次按下快门,都记录着我与世界的一次对话,每一次清脆的快门声都提醒着我更加珍惜每一次的遇见。 当我整理起这一年的影像记忆,那些关于爱、勇气、坚持与焕新的故事,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我心中最温暖的篇章。 在渤海,遇见一群“铁人” 岁寒年初,在寻找新春走基层报道线索时,我习惯性地翻看天津地图,视线不经意间滑向天津以东那片浩瀚的渤海,心中豁然开朗。除了这座城市本身,还有一大片广阔的蓝色疆域等待着我去“镜”收眼底。 这是2024年1月25日拍摄的埕北油田。 忆起数年前,初次乘直升机翱翔于那片海域之上,只见天津港的锚地里,艘艘巨轮宛如点点扁舟,静泊于无边的蔚蓝之中。这片蔚蓝之下,藏着一位“能源巨人”——渤海油田。 于是,位于渤海油田之上的采油平台,成为了我2024年年初新春走基层的第一站。 一月下旬,正值隆冬,天边未明,我已从天津滨海的一处机场搭乘直升机,向着渤海湾南部的埕北油田进发。 大约半小时后,从空中俯瞰,辽阔的海面上,一座座钻井、采油平台如巨大的钢铁岛屿,错落有致地镶嵌在蔚蓝的海域中。降落在埕北油田采油平台上后,我立刻被那股混合着海水咸味与机油气息的独特味道所包围。 夜幕降临,海面上的风往往变得更加急促,海浪拍打着平台,发出阵阵轰鸣。我穿上救生衣,跟随夜间巡检队进行例行巡检,不大的平台巡检完一圈,微信步数也在两万步以上了。工人们仔细检查每一处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他们的身影在摇曳的光影中显得格外坚毅。我按下快门,捕捉这份至关重要的守护。 2024年1月24日,工人在埕北油田平台使用对讲机通信。 2024年1月24日,工人在埕北油田中心平台施工。 这是2024年1月24日拍摄的埕北油田中心平台。 60多年前,“铁人”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打出大庆第一口油田,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的面貌。今天,这些石油工人成了新时代的“海上铁人”,伴着深蓝的海洋,守护着我国能源安全。 2024年1月24日,一名工人在埕北油田平台生活楼内和家人视频通话。 在与这群“铁人”同吃同住了三天三夜后,我搭乘一艘运油船返程。临别之际,我得知平台上有几名“00后”首次在海上度过春节。船愈行愈远,我转身遥望海岸。那里,万家灯火,璀璨而温暖。彼时,我意识到这份坚守不再只是孤独的代名词,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家国情怀的深情诠释。 在港口,等待一船凌晨抵达的车厘子 2024年1月16日晚11时许,海风清冷,寒夜里的天津港依然灯火通明,忙碌如常。 这是2024年2月3日拍摄的天津港集装箱码头。 在巨大的起重机此起彼伏的轰鸣声中,五彩的集装箱被整齐地堆放,来往的货轮在繁忙的航道上穿梭。而在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的一角,还有一群从各地远道而来的记者们在焦急地等待。 2024年1月16日晚,大型集装箱班轮“巴赫”号驶入天津港码头,天津港首条直通南美“车厘子快线”正式开通。 临近凌晨,一艘巨轮横跨太平洋后,缓缓驶进天津港,踏碎海面上的灯光倒影,稳稳停靠在泊位上。码头工人们迅速行动,齐心协力固定好缆绳。随后,集装箱在港区内开始了一场紧张的“接力赛”,作为等待的记者中的一员,我也用镜头记录下这场“接力赛”。 2024年1月16日晚,码头工作人员在为刚靠泊码头的“巴赫”号集装箱班轮固定缆绳。 2024年1月17日凌晨,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海关工作人员正在查验进口车厘子。 这艘货轮上装载着的是约2500吨智利车厘子。自此,跨越半个地球的“车厘子快线”连通起我国北方地区和智利。次日一早,这船新鲜的车厘子便可抵达京津冀主要果蔬市场。 这是京津冀地区首条直通南美洲的海上“车厘子快线”,也是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智双方有关协议的一项具体成果。 一颗小小的车厘子,借助共建“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便利,带动了智利农业产业快速发展,也让中国消费者尝到了“甜头”。 2024年3月20日,货轮行驶在天津港北航道内。2024年3月,天津海事局发布航行通告公布天津港北航道通航参数,这标志着天津港20万吨级北航道正式开通。 而天津港,这座京津冀的海上门户,也成为我感受中国发展速度、把握中国经济脉搏的重要窗口。 这一年,天津港国际航线不断“上新”:继1月开通“车厘子快线”后,5月15日,天津港新增至美国东海岸直航新航线;8月24日,天津港开通至东南亚地区新航线…… 2024年5月15日,“中远海运山茶”轮靠泊在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装载货物。当日,随着“中远海运山茶”轮驶离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标志着天津港至美东的新航线正式开通。 2024年8月24日,“康琦嘉鸿”轮从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离泊,标志着天津港开通至东南亚地区新航线。 一条条新航线,不仅是中国经济在全球供应链中稳固地位和内生动力的有力证明,更展现了中国经济的蓬勃活力和无限潜力。未来,我将继续把镜头对准这座北方最大的港口,透过这个“晴雨表”,“镜”中窥豹,向世界展示中国经济积极向上的磅礴力量。 在五大道,见证老街焕新 这一年里,除了天津港外,我足迹所涉最频繁之处非五大道莫属。 五大道,是天津文旅的一张名片。小洋楼,是五大道极具标志性的景观。 这是2024年4月6日拍摄的位于天津五大道的先农大院。 2024年的春天,当我有幸邂逅79岁高龄的金彭育老先生时,他正热情地向几位远道而来的游客讲述五大道上一座名人故居的历史。 1945年,金彭育出生在五大道的常德道57号——一栋建成于1937年的小洋楼,他的童年记忆与五大道紧密相连。成年后,金老进入天津房管局工作,负责修缮五大道的房屋。退休后,为了更好地给人们讲解五大道的故事,金老搜集了大量史料,写下五百多万字的作品。 如今,金老已经为数千个参访团义务讲解五大道,他生动有趣的讲述深受游客们的欢迎。金彭育老人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对五大道深沉的爱与坚持,他的故事如同五大道上的小洋楼,历经沧桑仍旧屹立,成为天津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灵魂。 拼版照片:上图是2011年金彭育(左二)在五大道和平宾馆义务为外国游客讲解;下图是2024年4月13日,金彭育(左二)在五大道上为游客义务讲解。79岁的金彭育老人在五大道出生、成长、工作,并在此义务为游客讲解20余年。 拼版照片:上图是改造前的先农大院(资料照片);下图是游客在位于五大道的先农大院内游览(2024年4月6日摄)。始建于1925年的先农大院是五大道建成最早的建筑群之一,融合了英式联排住宅、英式独栋别墅等多种特色的建筑风格。岁月变迁,这些建筑一度损坏严重,配套设施老化。2006年起,天津启动先农大院整理项目,对街区居民进行了腾迁,对建筑进行了加固修缮,恢复了街区的历史原貌,引进了餐饮、文化展示、办公等业态,使这里形成了环境优雅的公共艺术和展示建筑遗产的城市新空间。 拼版照片:上图是位于天津五大道的民园体育场(资料照片);下图是2024年4月6日拍摄的民园广场。民园广场的前身是始建于1920年的民园体育场,曾是中国的第一个灯光足球场。经过提升改造,现在的民园广场已经成为中西合璧的“城市会客厅”。 2024年4月,“老街焕新”系列主题融媒报道启动后,五大道被确定为报道点位之一。 我穿梭于这里的街头巷尾,用镜头捕捉那些细微却有力的时代印记:老房子的改造焕新、新业态的崛起、人们的穿着与表情……这些都无声地讲述着时代的故事。如今,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五大道还打造了“海棠花节”品牌,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历史街区正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八方来客。 一名游客在五大道大理道上漫步休闲(2024年4月13日摄)。 市民在海棠花盛开的五大道大理道上拍照打卡(2024年4月7日摄)。 这是2024年4月6日拍摄的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一景。 摄影,捕捉了时光的切片,凝固下历史的瞬间,让人们在回望时能够清晰地看见岁月的痕迹。正如众多小洋楼就像是凝固的城市乐章一样,连接着天津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当历史的积淀与时代的机遇相遇,古老建筑焕发出新的光彩,城市更新激发出勃勃生机,天津正续写着新的篇章,而我也将用手中的相机“镜”观其变。
发表评论